2019年東北玉米不好賣!
與此同時,農民賣糧積極性不高!
這是東北大多數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情況。
據農業苑了解,而即便是現在已經進入了12月份,但是東北三省一區的玉米上市進度明顯低于往年同期,周邊屯子里玉米銷售比例不足兩成,遠遠低于去年同期。
為什么東北玉米賣不動了?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三點:
天氣原因,導致東北玉米上市延遲
農民期望值過高,導致玉米銷售緩慢
大貨車限超政策,抑制企業采購
今天,咱們就來看一看。
天氣原因導致
東北玉米上市延遲
天氣方面,6—8月持續降雨,低溫寡照導致玉米水分大,質量下降。黑龍江雙城、阿城等地平原較多,降雨影響不大。黑龍江北安、富錦等地低洼地塊多,降雨天氣影響大,玉米質量下降明顯。哈爾濱某玉米貿易商說,黑龍江北安、富錦等地受降雨天氣影響較為嚴重,當地深加工企業反映周邊玉米減產較為明顯,玉米質量及產量下降導致可收購玉米數量有限,企業收購難度增加。
暖冬天氣延緩玉米收割,玉米上市進度落后于歷史同期。由于10月氣溫一直偏高,玉米收割延遲,今年吉林、遼寧、黑龍江地區玉米收割較以往延遲了15—20天,農戶售糧進度相應后移。進入11月,吉林和遼寧多地溫度一直維持在零度以上水平,不利于玉米脫粒,烘干塔及玉米收儲企業也因此放慢了采購節奏。
遼寧、吉林玉米產量高、質量好,黑龍江減產、等級下降。本次調研結果與此前市場預期較為吻合,今年遼寧、吉林玉米增產,質量提升,黑龍江玉米減產,受災地區玉米質量大幅下降。
農民期望值過高,
導致玉米銷售緩慢
買賣雙方預期差加大,購銷處于僵持狀態。調研發現黑、吉、遼三省玉米現貨市場購銷持續清淡,農戶手中玉米余糧充足。截至11月23日當周,多地玉米銷售進度不足一成,現貨市場買賣雙方預期差加大,玉米現貨購銷處于僵持狀態。
吉林省雙遼市有農戶表示,現在整個村子的玉米都還沒有賣,主要是農戶對目前的收購價格不認可。貿易商出價0.72—0.76元/斤,農戶不認可,買賣雙方處于僵持狀態。目前,當地玉米深加工企業心態較為淡定,其采購經理介紹按照往年經驗,春節前后農戶會集中賣糧,節前農戶銷售進度預計在五成,所以企業并不著急采購玉米。
市場購銷之所以僵持,最核心因素還是價格。對于農民來說,他們通常會比照上一年的價格、最近的價格、周邊人賣糧價格來銷售。因此即便是同一省份,農戶銷售的區域性特點也很鮮明。以吉林省為例,調研發現榆樹玉米賣糧進度相對較快,預計為一成二成。九臺、農安基本沒賣。可見,玉米銷售的隨機性很強。
大貨車限超政策,
抑制企業采購
限超政策提升運輸成本,貿易企業采取收縮策略。對于市場高度關注的查超限載政策影響,調研團了解到黑龍江、吉林限載檢查沒有遼寧嚴格,有深加工企業介紹這兩省運輸基本沒有受到超載政策影響。
而因為遼寧超載檢查嚴格,吉林到北方港口運費較之前上漲30—40元/噸,因此當地中小貿易商利潤萎縮,收購及發運無利可圖,貿易主體參與市場更為謹慎。